租借腳踏車 漫遊竹田
搭火車來到竹田的旅人們
竹田車站有Ubike可以租借
另外我們本店有提供 40 台腳踏車租借服務
不論是親子車還是兒童車 樣樣俱全
滿足您的需求(數量有限需先詢問)
歡迎來體驗慢遊竹田
騎著腳踏車 探索每一個角落感受這裡的悠閒與美好
竹田車站
原名為頓物驛 興建於大正8年(1919年)
原為潮州線屏東至南州段的簡易停靠站
昭和13年(1938年)因運輸需求增加 擴建為木造站房 並由單軌改為四軌
現在已改高架鐵路通車
歷經百餘年歲月洗禮 至今仍靜靜佇立 見證竹田的歷史與人文變遷
這座迷你型木造車站雖然不大 卻蘊含豐富的鐵道記憶
從古色古香的站體結構 到仍然保存完好的油庫房 古井與澡堂
每一處細節都流露出濃厚的懷舊氛圍 它不僅是當地重要的地標
更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旅人的回憶 讓人得以在這片時光交錯的空間裡
感受過去鐵道生活的樸實與美好
雪婆婆
雪婆婆的思念 成為竹田最溫暖的記憶
在屏東竹田 流傳著一段愛情感人的故事
來自日本的水谷雪 大家親切地稱她為「雪婆婆」
二戰期間 她的丈夫水谷政美被徵召到台灣
駐守竹田野戰醫院(竹田國小前身) 不幸染上瘧疾 客死異鄉
當時她28歲 懷著身孕 等了24年才確認先生客死異鄉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
她選擇堅守承諾:「我這輩子就等你回來」 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長大 未曾改嫁
1981年 在女兒與女婿西田忠信的陪同下
她踏上竹田國小這片土地 來到丈夫當年離世的地方 淚流滿面
幾年後 她再次回到竹田 帶走一把學校的泥土帶回日本 放入亡夫的墓園
從此 她將思念化為愛 捐贈乒乓球桌 圖書 獎助學金
默默守護這裡的孩子們 也幫忙照顧赴日求學的竹田鄉子弟
雪婆婆三十多年來 幾乎每兩年就到竹田國小 竹田國小曾成立「雪婆婆圖書文庫」
晚年 她許下心願—在自己過世後 要將當年結婚時所戴的戒指埋在竹田
象徵與丈夫在這片土地再次成婚 共續來世夫妻緣 並永遠守護她懷念的竹田村 也視為第二個故鄉
她去世後 女婿聯繫校方 完成了這個深埋心底的遺願
她的善行感動了台日兩地 搭起竹田國小與日本扶輪社的友誼橋樑 增進交流
這也是校內台日友好紀念碑的由來 扶輪社紛紛響應 植樹留念 讓這份愛永不消逝
雪婆婆的故事 不只是對亡夫的思念 更是一場無私的愛 她的名字 已深深烙印在竹田最溫暖的記憶中
達達港敬字亭
糶糴村(糶,賣米;糴,買米)
早期客家先民來此開墾 是竹田鄉最早開發的地方
該村曾是南台灣的米倉及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的集散地
也是囤積貨物的地方 因此竹田舊名稱爲「頓物」
當時利用龍頸溪水路連接東港溪 將米穀運至大陸唐山
河口港稱「達達港」 遺址現為水閘門 村內的紅磚「敬字亭」用於焚化字紙
體現客家人敬字惜紙的儒農精神 岸邊榕樹下的六角涼亭式土地公廟
「達達庄粮埤福德正神」守護地方 庇佑航運平安 物豐民富
此外微微傾斜的古建築 是屏東版的「比薩斜塔」
增添了歷史趣味與文化魅力
二崙老街
二崙村 老街曾是最繁榮熱鬧的地方
伯公廟與客家文化 早期先民移墾二崙村時建造了開基伯公廟
廟前曾挖出明代瓷碗和銀元 旁邊即是龍頸溪
綠水伯公廟 位於溪流旁 祈求平安過橋
鄰近的敬聖亭為傳統敬字亭 除了尊重知識 也有鎮壓溪水之意
廣泉宮位於老街一端 有造型獨特的天燈伯公
源於過去放天燈習俗 祈求火災遠離 對面是舊時廟會請戲表演的康樂臺
彩繪牆則以當時廟會的風貌
二崙老街 不同於傳統熱鬧商業街道 以寧靜緩慢著稱
街角隱藏的土地公廟 穿過民宅即可一探風采 牆面上的農忙彩繪和浮雕壁畫 描繪客家文化與昔日村落的繁華
來到這裡 發掘藏在老街裡的精彩故事與美景 每個角落都蘊藏著驚喜 各式各樣的壁畫與伯公 而獨具風情的客家庄 等著您來探索
張萬三祖祠
頭崙村 有一座典型的客家祖祠
採四合院式三川屋脊設計 祖堂神龕莊嚴氣派
充滿客家文化與風水理念 每一處細節皆蘊藏著濃厚的傳統意涵
值得細細品味 此祠專為紀念清乾隆年間
來台的張公萬三而建 他創業有成 為家族奠定基石
如今後裔不僅人丁興旺 還廣布於台灣及歐美澳各地 展現卓越成就
祖祠既是家族慎終追遠的核心 也是一座體現客家歷史與文化的珍貴地標
西勢文筆亭
西勢村 西勢文筆亭
一座建於1946年的三層建築 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層供奉關聖帝君
二層供奉至聖先師孔子
三層則供奉文昌帝君
亭內塔、池、爐與地的佈局巧妙 構成文房四寶的意象 象徵地方文風鼎盛
這座文化資產不僅 是學子和家長祈求考試順利的信仰
也是居民祈福求安的心靈寄託 它承載著地方對文人風華的敬意
見證著傳統文化的延續
忠義亭
西勢村 忠義祠是紀念六堆客家先民
為守護家園而犧牲的烈士祠堂 也是六堆地區客家人凝聚力量的精神堡壘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貴事件爆發
南臺灣客家族群為了自保 共同劃地為營 聯庄為壘
組建義勇隊 團結防禦外患 動亂平息後 義勇隊解散
各區依照先鋒堆 中堆 前堆 後堆 左堆及右堆的分布統稱為「六堆」
此後六堆義勇精神延續百餘年 直到1895年日本接管臺灣時激烈抗戰
歷經174年的義勇軍民組織 寫下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
客家文化中心
西勢村 客家文化中心(客家文物館)
以其獨特的客家圓樓造型吸引眾多訪客 建築中心設有透天天井
館內典藏豐富多樣包括木製品 織品 竹編 農具 書籍等文物展示屏東六堆地區
從清朝至現代的客家生活與文化 為全台藏品最豐富的客家文物館
另外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推動高齡友善社區 結合智慧設施與懷舊策覽
客家文物館更以多元空間展現人文關懷 打造溫馨社區氛圍